秀才柳毅进京赶考,路上遇见一女子哭得惨烈。柳毅上前询问缘由,才知道这名女子是洞庭龙女三娘,她嫁给了泾河小龙,却遭到了后者的虐待,冤情无处倾诉。满怀正义感的柳毅决定帮龙女传递家属,龙女的叔叔钱塘君这才得知了侄女的不幸遭遇。愤怒的钱塘君杀死了泾河小龙,带回了龙女,龙女非常感激柳毅,想要以身相许,没想到柳毅竟然拒绝了。
《昭君出塞》 演员:尚小云(王昭君)萧盛萱(王龙)尚长春(马夫) 京剧《汉明妃》中的一折。
辅业亲王朱厚燔党同伐异,偕夺兵权。罪证为潮州总兵刘光辰所掌握。刘欲上京面圣,弹劾奸王,不幸被朱之心腹、新任东南都督陈文华杀害于枫树坡。刘光辰之女刘明珠得知其父壮志未酬,受奸所害,决心继父遗志,上京面君。刘明珠历尽艰难险阻,来到枫树坡,在何氏妈妈相助之下,到刘光辰墓地祭奠。巧遇海瑞暗察回归,即诉冤情。海瑞为斥奸臣,带刘明珠至府中,待朝圣君,海瑞在朝圣中揭露了刘光辰一案,穆宗皇帝碍于皇叔朱厚燔辅助基业之绩,在众卿诡言之下,无法辩清真伪,求请老太后主决。太后为保皇权,竟出丑策,一面密谕海瑞到天津天查勘刘光辰一案;一面由穆宗下旨召海瑞在5天内挑选能女为太后寿庆穿制百宝珠衣,欲挟海瑞放弃奏劾朱厚燔。海瑞在夫人的协助下,亲赴天津卫,由海瑞夫人和刘明珠假扮穿珠女进宫穿珠衣。朱得知其中情由,又设毒计,企图火烧珠衣,致海瑞误延交衣日期之罪。幸得侍女迎风透露,海瑞夫人与刘明珠偕衣逃走,将珠衣提前交与太后。朱厚燔谎报珠衣烧毁,要治海瑞欺君之罪。刘明珠怒揭朱的阴谋,又逢海瑞详察回宫,当堂出示朱的罪证。穆宗始知朱的面目,但太后因朱系皇亲国戚,不便处刑,便赐刘明珠玉如意一支,要其回。刘明珠接过玉意,悲愤交集,当堂怒惩朱贼,终于使家恨国仇得以昭雪。
戏曲片《孟母三迁》讲述三千年前孟子和他的母亲之间的故事。
描写一个姑娘,在封建势力压迫下想表达自己爱情,又怕受到阻挠,但最后终于成功的喜剧。
根据徐菊华原著改编。隋末年间,人民苦于赋役的苛暴,被迫起义,反抗隋朝残害虐杀的血腥统治。人民起义军的首领孟海公,率领起义军追击隋朝贵族雁荡山守将贺天龙于群山中的三贫口。敌人想躲避孟海公的追击,抄近路逃走。但此计被孟海公识破,他与义军将士们爬上险峻的山峰,准备夜袭敌人。在经过了一场激烈的夜战后,贺天龙与残兵狡猾逃入湖中。孟海公乘胜追击,内外夹攻,围歼残敌,起义军获得了最后的胜利。
1935年秋,红军经过甘南藏族区白河草原时,遭到蒋马匪帮的阻击。在一次夜间战斗中,红军女医生林华负伤昏迷,待她苏醒后,方知红军已胜利突围继续前进了。林华决心追赶队伍,当她经过达克伦部落,看到了当地的牧民们贫困艰难,深受盘踞在大西北草原上的蒋马匪帮的欺凌的境况。于是,她决定留下来帮助他们反抗压迫。起来斗争。蒋马匪帮火烧寺院、帐圈,嫁祸红军,制造藏民对红军的仇恨,再借口保护草原,以达到长期霸占白河草原的目的。马匪想长期霸占草原就和部落千户的利益有了冲突。当马匪团长知道部落里藏着女红军时,想以此要挟千户。正在此时,千户的儿子生病,千户叫大管家告诉牧民们说这是红军妖魔降的灾,要牧民每人交六块大洋做布施,请活佛念经驱鬼。马匪团长收买大管家要他请林华去治病,以便抓林华。千户的使女加木错把这个阴谋告诉了牧民,老藏民阿布卡把林华藏了起来。敌人没抓到林华,却在阿布卡家...
《王茂生进酒》王茂生原是个淳朴、风趣的农民。可是,自从逃荒避税、流落到长安城外以来,夫妻日常就只有忧柴忧米的心境。一天,茂生偶然听到城里新的平辽王府主人就是薛仁贵的消息,不禁喜出望外,忙告诉老婆准备前去祝贺。原来18年前他在故乡汾河湾曾周济过落魄的薛仁贵,两人结为兄弟,情同手足。毛氏担心隔别日久、贵贱悬殊,不便高攀;同时两手空空更不好登门。茂生却认为道贺和叙旧之外并无所求,不妨走走。于是夫妻挖空心...
明末,昏君崇祯不断缺陷取苛捐杂税,加深人民的痛苦。农民高良敏因付不出捐税,父子俩都被抓入狱,儿媳张慧珠日夜织绢才将高父子赎回。刚到家,公差就来抽取新税,父子俩连夜去采药被老虎吃了,慧珠的独子宝琏又被抓去,年迈的婆婆被气身亡。索税公差仍向她要税,慧珠一人逃进深山荒野,自刎而死。
公差杨传和李乙因替百姓说话,被撤了职。在回家的路上,他们听到告老还乡的萧太师利用权势,强抢民女,诬陷杨振达、文溪明,心中更是愤恨不平。恰巧,他们在茶店得知新任按院陈魁到任以前,偷偷溜回家结婚的消息,杨传利用陈魁转道结婚之机,冒充按院,替杨振达、文溪明等平反冤狱。他又把萧太师传来,训斥了一顿,并把带来贿赂的钱全部没收,分给了被萧陷害的杨振达和文溪明两家。几天后,陈魁上任来了,两个按院见了面,谁也不承认是假的。最后决定当众炼印。杨传急中生智,想出了一个巧妙的换印办法。第二天,正待炼印时,李乙奔进来报告后衙失火,众人一阵慌乱,杨传乘机把陈魁的金印换了过来。炼印结果,杨传假按院变成了真的,陈魁反被扣押。于是杨传把萧太师交给当地按察司,依法严办,自己假装出外采访,与李乙扬长而去。
东方欲晓,少先队员特木尔、斯琴兄妹悄悄走出蒙古包争着去劳动。哥哥特木尔说妹妹年纪小,而妹妹斯琴却要掌羊鞭,妈妈格日乐说服特木尔,母子三人愉快地去劳动。党支书苏和带领全体牧民一起劳动,儿童们也学做各种活儿。朝克图大队呈现出一片繁荣兴旺的景象。牧主巴彦不甘心失去的“天堂”,怀着仇恨毒打大队的羊群。斯琴发现后,挺身夺过羊鞭,严厉地质问。特木尔查明情况,抓住巴彦,苏和闻讯赶来怒斥巴彦,并表扬了特木尔、斯琴。兄妹二人请求去为集体放牧,苏和同意了他们的请求。迎着朝晖,兄妹二人高兴地挥鞭出牧。牧场浩瀚,兄妹精心地放牧着羊群。天气突变,风雪交加。兄妹不畏风狂雪暴,奋力护羊,拢羊进圈。巴彦怀恨跟踪而来,割断圈绳,暗中破坏。在仓惶逃跑时,丢失了刀鞘。兄妹拾到刀鞘,断定有人捣鬼,他们一面奋力追赶羊群,一面细心察看情况。在与风雪搏斗中,兄妹急中生智,将红领巾系在沙柳上,给亲人留下了鲜明的标志。茫茫草原,风雪弥漫。解放军和牧民并肩战斗,四处寻找兄妹。妈妈和几个女牧民在雪地里发现了斯琴丢失的鞭子,正当人们为兄妹的安危担忧之时,苏和赶到,扬起在沙柳上发现的红领巾,激励众人克服一切困难找到兄妹,率众策马加鞭,沿着红领巾所指引的方向飞速前进。雪夜严寒、饥饿疲惫侵袭着兄妹。兄妹互相激励,保护着羊群。巴彦妄图毁灭罪证,欲夺回刀鞘。兄妹不畏强暴,英勇抵抗,终因伤重昏倒在地。党支书苏和、解放军和众牧民及时赶到,兄妹愤怒揭发巴彦的罪行,告知巴彦的去向,军民飞马围捕巴彦。盛夏草原,百花争艳。妈妈、众牧民与少先队员们迎接伤愈归来的小兄妹。兄妹接过党支书苏和赠送的羊鞭,纵身跨马,驰骋在千里草原上。
三国时期,魏蜀之战,魏平西督司马懿夺取了要塞街亭。诸葛亮因用马谡大意失街亭。正当此时,司马懿大军逼近西城,而诸葛亮已将兵马调遣在外,一时难以回来,城中只有一些老弱兵丁。危机之中,诸葛亮自坐城头饮酒抚琴,一副悠闲自在的样子。司马懿兵临城下,见状大疑,不敢贸然进城,退兵二十里路观察。及至控明实情返回时,赵云率大军已到,司马懿中了诸葛亮的空城计。
北宋末年,金兵入侵,士人程鹏举和少女韩玉娘被金兵俘虏,发配到张万户家为奴,并在“俘虏婚姻”制度下结为夫妇。玉娘鼓励丈夫逃回故土,投军抗敌。她在丈夫逃走后,历尽磨难,流落尼庵,辗转重返故国。程鹏举因抗金有功,出任襄阳太守,后赖一鞋为证,得与玉娘重圆,但玉娘已卧病不起,憾然而逝。 《生死恨》剧本是根据京剧剧本重加整理而成。原剧本36场,删为19场,结局由团圆改为死别。《生死恨》较梅兰芳过去所拍的影片,各方面均有进步。他的圆润唱腔,优美身段,富有内心感情的眼神和面部表情,在银幕上别具魅力。特别是洞房、尼庵、夜诉、梦幻等场,表演深刻,传达了人物心理和性格。 影片用16厘米彩色影片摄制,再放大成35厘米标准影片。又因摄制时灯光不足,色温不稳定,缺乏拍摄彩色片的经验,以致影片的彩色不够理想;但它却是中国摄制的第一部彩色影片。
落魄书生张珍(徐玉兰 饰)其父母在世之时,曾与丞相金宠指腹为婚。谁知张家家败人亡,金宠嫌张珍贫寒,借口三代不招白衣女婿,命其在碧波潭边的草堂读书,待考取功名后从长计议。感叹人情冷暖,张珍在冷月下兀自哀声叹气,对潭中鲤鱼吐露愁肠,谁知竟感动了清冷水府中的鲤鱼精,深夜化身金牡丹(王文娟 饰)与之相会。张珍喜出望外,认假为真,兴冲冲地为娘子采摘梅花,谁知在花园遇见真的牡丹小姐,冲撞误会后被当作贼人逐出丞相府。假牡丹难断情缘,随之出奔,不想中途再被抓回。真假牡丹无人能辨,引出包青天和观音菩萨审断奇案,谱写了一段流传千古的佳话……
《游园惊梦》是明朝剧作家汤显祖《牡丹亭》里的一折。杜丽娘深受封建礼教的束缚,一日,背着父母和塾师,和丫环春香到后花园游春,花香鸟语,触景伤情,游倦之后,回房休息。在梦中与书生柳梦梅在花园中相会,并有许多花神一起来为他们做媒。杜丽娘的母亲来到床前将女儿唤醒,母亲看见女儿神情恍惚;嘱咐她以后少去后花园。杜丽娘虽然应允,但心里仍在追恋梦境,不久竟忧郁成疾。
武松(盖叫天 饰)在景阳冈打死老虎为民除害之后成为了英雄,受到了游街三日的隆重待遇,在游街的过程中,武松意外的和自己的弟弟武大郎重逢了。武大郎虽然家有娇妻潘金莲,但因为自己身材矮小样貌丑陋性格懦弱,而处处受到别人的欺负。
唐贞观年间,皇帝李世民励精图治,采纳谏议大夫魏征200余条意见,不断兴利除弊,革故鼎新,初步形成国势昌隆,府库充盈,国力强盛的盛世局面,八方来朝。贞观九年,魏征奉旨出巡,发现各地官员中,奢靡之风渐盛,不法扰民之事亦时有发生。与此同时,京城内国舅长孙无忌将一名西域绝色女子,作为赌注“输”与李世民,他自己则欲强娶隋朝旧臣郑仁基之女月娟。魏征闻知,巧借国舅开筵之机,向李世民举荐郑仁基,使月娟等有机会当面向皇帝陈情,令长孙无忌妄念落空。次日早朝,魏征不顾自身安危,毅然奏本,直陈时弊,并引“惰亡于奢”的教训,劝戒李世民以人为本,释放后宫宫女,使皇室为群臣做出以人为本、戒奢以俭的表率。在长孙无忌等大臣煽惑下,李世民一时火起,对魏征大发雷霆。李世民毕竟是一位深谋远虑的英主。事后,李世民目睹后宫宫女如云的实情,又经长孙皇后良言启发,深感后悔,乃连夜亲赴魏府。魏征也正辗转难眠,欲再次进宫劝谏。君臣相见,两心相印。李世民当即命魏征拟诏,遣释后宫三千宫女,让她们归田园、务农桑,与亲人团聚。此举赢得万民拥戴,贤臣明君,直谏纳谏,演绎了一段共铸盛世的千古佳话。